期刊简介
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管单位: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265/R
- 国内刊号:11-526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福建省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99)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hBMP-7基因直接体内转染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研究
金丹;裴国献;王珂;王身国;胡罢生;魏宽海;陈滨;覃昱;任高宏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 基因转染
摘要:目的探讨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逆转录病毒液与左旋聚丙交酯(PLL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含hBMP-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PLNCX2-BMP7.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5 cm缺损模型,修复实验分为4组:PT-PLNCX2-BMP7+PLLA修复组,空载体(PT-PLNCX2)+PLLA修复组,单纯PLLA生物材料修复组,空白组.每组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PT-PLNCX2-BMP7重组病毒液与生物材料复合修复组可见在骨缺损处有骨性连接形成,组织学观察见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而PT-PLNCX2病毒液修复组、单纯材料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均未见骨性连接形成,仅在部分骨缺损两断段形成少量骨组织.结论利用hBMP-7基因体内局部、直接转移的方法能够用于兔桡骨缺损的修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