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26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2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福建省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9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管单位: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265/R
  • 国内刊号:11-526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福建省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99)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年第10期文章
  • 实测法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确保下肢等长的应用

    目的分析实测法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确保下肢长度的有效性.方法笔者自2010-01-2012-12共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双动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79例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实测法组(应用实测法)和经验测量法组(应用解剖标志测量法),比较2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47.5(30~69)个月随访.实测法组与经验测量法组术后双下肢平......

    作者:刘希伟;马建兵;赵光辉 刊期: 2016- 10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形态变化的MRI分析

    目的通过MRI定量分析,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髋臼形态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笔者自2011-05-2015-03对53例(106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MRI扫描检查,选取69髋为试验组,选取30例(30髋)双侧髋关节完全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对照组及试验组髋关节的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髋臼指数(CAI)、前骨性髋臼指数(ABAI)、前软骨性髋臼指数(ACAI)、后骨性......

    作者:卢明明;彭鹏;赵军;张泉;张宇;袁飞 刊期: 2016- 10

  • 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12-2014-12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5例腓骨远端骨折,19例采用闭合复位,6例采用切开复位,术后24h内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外踝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腓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35......

    作者:肖进飞;汤宇;王易彬 刊期: 2016- 10

  • 股骨近端海绵状血管瘤1例

    笔者于2015-10诊治1例股骨近端海绵状血管瘤,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伴右下肢乏力感,行理疗后症状无缓解,加重伴跛行3个月,于2015-10入院.检查:右髋部无明显肿胀,局部皮温正常,无明显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右侧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作者:胡湘江;孙国栋;周志刚;王国普;林永新 刊期: 2016- 10

  •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C)是一种进展快速、股骨头短期内破坏吸收、患者疼痛症状严重、不同于股骨头坏死一般病程的髋关节破坏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主要特点为单侧髋关节快速破坏,且1年内髋关节间隙狭窄>2mm或1年内>50%的关节间隙狭窄,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破坏,是少见类型的骨关节炎[1-5].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女性、单侧多见,无明确创伤及皮质激素类用药史,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阳性实验室检查指......

    作者:饶志涛 刊期: 2016- 10

  • 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前,膝关节健康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2].近年来,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置换仍为主流术式,但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骨水泥和无菌性松动之间的联系,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设计应运而生.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临床生存率等各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作者:杨国曦;朱庆生 刊期: 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