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26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2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福建省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9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管单位: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265/R
  • 国内刊号:11-5265/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福建省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99)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自1995年10月~2000年6月,采用百优(BIOFIX)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云龙;殳跃飞;陈跃忠;李炳楠;吴杰 刊期: 2002- 01

  • Wolter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自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Wolter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9例,并经随访,患肩外形正常,局部无疼痛,功能恢复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庆军;翟文亮;郭林新;练克俭;郭延杰;林斌 刊期: 2002- 01

  • 小儿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21例分析

    小儿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临床不多见,我院自1985年~2000年间共收治了21例,现就其原因、分型、移位程度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作者:吴新乐;任德胜;王保利;熊斌;邹勇;易申德 刊期: 2002- 01

  •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后区骨折疗效分析

    胫骨髁间后区(Posteriorintercondylararea)是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附着区域,其骨折多由后交叉韧带牵拉而翘起,而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以往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临床遗留并发症较多.自1980年~2000年间,共收治37例胫骨髁间后区骨折患者,分别以非手术治疗及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经平均2.5年的有效随访,其中手术29例,疗效满意,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周忠水;王树锋;王来旭;张耀;李进沛 刊期: 2002- 01

  •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颈椎退变为主的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已成为一社会问题.从70年代中期起,我国对本病的诊断、治疗等进行了临床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MRA技术运用以来[1,2,3],近几年对其认识更加深刻.鉴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及其转归非常复杂,许多临床现象仍较难解释,因此必须看到对本病的研究仍有深入的必要.现就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现状及前景归纳如下.......

    作者:韩伟;欧阳甲;刘克;王金红;宋沛松;孔抗美 刊期: 2002- 01

  •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及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且症状较严重,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成不可逆性损害.因此早期诊断意义重大,现将各种诊断方法综述如下.1临床症状体征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8~61岁,男多于女,以颈脊髓损害为主.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起病缓慢,20%可有外伤史,创伤可引起急剧发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下:......

    作者:刘成;陈德玉 刊期: 2002- 01

  • 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治疗骨缺损研究进展

    骨缺损的治疗始终是骨科领域的一个疑难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被认为是佳的修复材料,但受到来源和其他方面的限制.这就迫使人们去探求另外一些替代材料.常见的骨修复材料有羟基磷灰石、脱钙骨、生物活性玻璃及各种含钙的磷酸盐和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等.这些材料多应用在口腔及额面外科,尚不能用于承重骨的修复[1~7].Hollinger[8]将它们分为两类:多聚物和陶瓷,每一类又包括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两......

    作者:齐欣;刘建国;徐莘香 刊期: 2002- 01

  • 不同微粒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界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产生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组织学反应,并比较不同微粒的差异,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成年新西兰兔32只,雌雄不限.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甲组: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乙组:注入钛合金微粒;丙组:注入骨水泥微粒;丁组: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第2周开始向关节囊内注入各种微粒悬液,每次0.2ml,每隔两周一次直至术后14周,在第16周处死动物,取......

    作者:赵建宁;林秾;王与荣;吴苏稼;周利武;陆维举;曾晓峰;高招文 刊期: 2002- 01

  • 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的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肢体创伤病人49例分为3组:Ⅰ组(n=22):为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未作急诊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组(n=12):肢体单处软组织缺损或肢体单处骨折伴主干血管损伤,需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者.Ⅲ组(n=15):肢体两处以上开放性骨折伴休克或伴有头、胸、腹等处损伤.三组均检测:血小板计数(PL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

    作者:徐生根 刊期: 2002- 01

  • 活性巨噬细胞移植治疗实验动物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活性巨噬细胞在脊髓损伤早期移植后对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轴突的作用,明确该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效果.方法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分为24组,每组大鼠分别行T10段脊髓撞击性损伤和伤后巨噬细胞悬液髓内注射.术后1、4d和1、2、3、4周收集脊髓标本并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计数.结果移植组术后4周时BBB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提高,镜下观察见移植组大......

    作者:姚伟涛;靳安民;姜晓丹;何冰 刊期: 2002- 01